格高韵古自风流
王羲之和他的书法艺术,以其超凡的书学建树,著称于世,成为千古不易的历史文化丰碑。然而,难了夙愿的是人产关注着王羲之书迹的真品所在,书史演绎,围绕《兰亭序》以及诸多名帖的真迹存世的话题,数典论书,不懈探求,又总是那么云遮雾障,神秘迷茫……
王羲之为我们留下过多少经典的书迹,这些珍品又流落何方,是境内还是域外,始终是一个难解之迷。丙戌三月,令淑春摧群芳发,桃花樱花结伴开。中日文化交流的一次"书法珍品展"光临上海,随之众多媒体曝出新闻,"王羲之存世的唯一真迹-《丧乱帖》千年以后“回家”"。这一超常的信息,如春雷炸响,惊爆了知识界,特别是书坛上下。
事重情急,时不我待,立马和书艺同好相约"上博'。次晨破晓,三人成行,专程驱车驰赴上海。心中有宝,我们径直下榻在上海博物馆的毗邻宾馆,与之近在咫尺,已和稀世真迹走得很近。外滩的钟声,声。车旅的困顿,伴随我进入梦境。是夜,脑际间似见宝帖现身,幻化出千重万复的绚丽光环。。。。。。一夜梦想,天亮成真。走进上博,一座形似瓦纽石印的恢宏建筑,呈现眼前。一列汉白玉的仿唐狮子,仿汉天禄,仿北魏狮子、仿南朝狮子、仿汉辟邪,各具态势,高大威猛,尽是镇邪驱魔的国宝守护神蹲守在馆门。
我仰视门额,"上海博物馆"5个鎏金大字赫然入目,身临此境,追圣族的观众潮在此涌动,翘首以待开门入场的非常一刻。不难想象,王羲之的名帖书迹让求知者何等看重。再据有关人士称。王羲之存世之作总计也不过20余件,这次海外归来的《丧乱帖》,也只是1300年前日本典藏的双钩摹本,虽属亚真迹之作,但格高韵古,弥足珍贵。这次竟能跨越千年时空,让海外“游纸”重回“出生地”,在上海博物馆横空面世,在古国故土偶露峥嵘,它的神奇引力和强大冲击力,又该让多少文化人,书法家意倾神迷而渴望一睹快啊!
走近名帖,直面真迹,和这书艺极品重器零距离“对话”,我如饥似渴,如醉如痴,反复端详,仿佛能以万分专注的目光,穿越千年的迷雾,把它看个深透,不枉平生第一回感受艺术名迹的庐山真面貌。
这是一件由《丧乱帖》、《二谢帖》、《得示帖》三者合幅的尺牍双钩摹本,是奈良时代流至日本,为内府所藏的书迹珍品。这摹本全篇所书相较王体书的全部精神特质,形似、神似,古韵亦似,精湛绝伦,已近乱真。是摹本、是真迹,已是真摹难辨,真让我饱了一次至高无比的眼福。
徜徉于珍品荟萃的中日书法珍品展,《丧乱帖》仍当唯此独尊。就摹本原迹,行草地体书,书写时兼行带草,时行时草,其用笔结字,张弛纵横,轻重徐疾,长拉短驻,富于变化,蕴涵古意,且笔实而墨沉,此书当为至宾。
此帖书在永和十二年(356)前后。它和《兰亭序》等帖,在优秀传统书艺领域里,既具有观赏性、史料性,更具有学术性和经典性。鉴古观今,这一展览,对于当今书法艺术的研究、探讨、交流等所起的作用,是不可低估的。应该说这是探究王羲之书法本真面貌,和他晚年书风的重要机缘,也是揭示王羲之书迹之谜的难得的珍贵历史资料。
千里追珍,一览群贤经典,真是如饮芳茗,若能染翰古贤遗韵,博取精华,也就不枉此行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