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选项将重置所有页面设置,包括任何以关闭的widgets及类别

重置

藏翰蓄萃的盐城宋曹故居

作者:臧科      

盐城,始建于汉武帝元狩四年(公元前118年)古称盐渎,是一座海滨古城。从战争年代到文革浪潮,虽经历劫,仍不失古城风貌。全城东南西北门,散落着古老民居,明清建筑比比皆是,座落在城东儒学街29号的一座庭院建筑,砖细牌楼,门嵌玉石抱鼓的两进院落,便是明末清初的著名书法家宋曹故居。

宋曹,一字邠臣,号射陵,江苏盐城人,生于明万历庚申年,卒于清康熙四十年(公元1620—1701年)享年八十二岁。宋曹学书,启蒙得家教,髫龄喜弄墨,文翰共养,勤奋不轰,宋曹而立之年,即以读书并善而瞩目乡里。他一生留有大量书作,现碑版草书千字文便是其一,较多作品散传于江、浙、沪一带,南京博物院、上海博物馆、故宫博物院均有佳作藏品。《书法约言》书论名篇,历载史册,近被收入《中国历代书法论文选》。宋氏诗学精深,著有《杜诗解》、《会秋堂诗文集》传世。宋曹的才艺,冠绝一时,明崇祯时官中书舍人,明亡后,他辞官退隐,在盐城南门外汤村闭门养息,蔬枰奉母。清康熙元年到十七年间,几度诏举,均以母老固辞而未就。甘守清贫,作学始终。

“宋曹故居”原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沈鹏题额。故居所处的儒学街,历来是儒贤雅聚的人文佳境,东彼文庙、文峰阁,南邻南宋民族英雄陆秀夫祠堂。故居院内,是明清风格的建筑群,由前厅:蔬枰草堂、中厅:会秋堂、后厅:听琴茶社以及桐引楼、琴亭、碑廊等组成。整个厅、廊、楼、亭高低错落,浑然一体,更有曲径流溪,卵石地枰,是一宅古朴典雅的书香门庭。

进入故居,前院南侧宋曹塑像迎门而立,俯首凝视,刻画了一代大家宋曹,蔑视腐政,穷且益坚的精神内蕴,表现了故居主人清风亮节之气,令游人肃然起敬。前厅“蔬枰草堂”蓝底金字的堂匾,赫然夺目,相传宋曹退隐居此,以植蔬寥补生计,因蔬畦如枰而故名,此厅南檐带卷棚,廊柱有联曰:“书法禅和融会素师东塔律、诗宗琴韵拓开杜老浣花堂”。草堂西衔“桐引楼”,因先生爱桐而名,楼下为宋曹书斋,内通卧房,书斋是文房陈设,亦有宋曹手书墨迹。中厅“会秋堂”,有抱柱楹联,上联是:“耕海潜夫亮节清风高一代”,下联为:“射陵逸史文章书法著千秋”。宋曹于此治学,以堂定名的《会秋堂诗文集》成稿于此。过中厅是后院,有“琴亭”和座北朝南的“听琴茶社”依石傍水,细流不息,潺潺有声,这里常为宋曹会友谈艺,抚琴唱和、品茗休憩之所。过琴亭入碑廊,有瘦竹点石洞天景角。十二块草书千字文黑色大理石碑刻(每块75×36厘米)嵌排廊内,这一“草千碑”原版,是先生四十二岁后作,道光二十八年(1848年)由盐城金氏技匠镌刻。现碑是复原版,于一九八五年十月在苏州重新刻制。全碑狂草书,遵法怀素,笔力劲健,翰动若飞,其精湛书艺,博得书界人土和游客的高度评价。纵贯前后两院,有仿兰亭的“流觞池”,水清鱼跃,生机盎然。出碑廊过竹林,前院芭蕉掩映,有一眼“墨池”,相传宋曹少年时代,常铺蕉当纸,点水为墨,在这里临池学书,坚持日练。

宋曹故居的发掘修复,再现了古盐的人文风貌。国家文物局、上海文艺出版社联合编辑的《中国名人名胜大辞典》,收编宋曹辞条,又盐城对外开放,弘扬民族文化,宣传地方名人,深为省,市领导所重视,分别拨款数万,并策划动员搬迁,遂于一九八六年正式动工修缮复原,目前已成为本市唯一独具江南园林特色,保留着较完好的明清建筑风格的人文景观,并于1995年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开放以来,吸引着国内外不少嘉宾游客,全国各地亦有专家学者,来此参观考察,其影响也随之蜚声中外。

留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