寄情于物
作者:臧科
走过半个世纪以上的人生之旅,都经历过物质匮乏,收入低微的艰难岁月,这时代的人体悟过去,珍惜眼前。
仅以一个家庭的现在和过去相较,年轻的一代人是现代家庭中敢立潮头的主体,他们生逢盛世,优厚的待遇和物质的丰富,一个个都能把自己的小家营造得丰富多彩且很现代,差不多都能上个星级。而老一辈过去的家,总是那么简单朴素,平淡无奇。想拥有一两件象样的家具,一台沪产的收音机,都成了奢望或者是物质上的奋斗目标,要求好的房子,那是天方夜潭。现实的发展,有时又奇迹般的超过人们的预想。上个世纪末,特别是建市以来,随着盐城社会事业的飞速发展,仅就一个个家庭的住房和室内硬件的改善和更替,既让人满足,也伴随着两代人之间在新陈交替之中所凸现出来观念上的碰撞。
老派是不忘过去,寄情于物,睹物生情;年轻派追新跟潮,以物作秀。面对一套全新的居宅,年轻人追求完美,入住新居,常以全新家具,对那些老掉牙的,土得很的家什来个取而代之,就在矫枉过正之中,总有那些头发斑白的老人们为物说情,留着点吧,还能用呢!你不采纳,他就唠叨,你们听着,这些不起眼的东西,算起来,年龄都比你们大着呢。这套桌凳,是早年我们刚建家庭时打置的,回老家锯了三棵树,在城里找了些箱子板;这台黑白电视,是花了一年多的积蓄买来的,是毛主席去世那年,为了那个揪心的新闻,多看一眼他老人家的遗容啊。还有40岁生日,适逢调资,手里补发了一些钱,买的一部私家车28飞鸽牌。这些东西和我们有过同甘共苦的经历啊!
一个新家里既要纳新又要容旧,两代人争辩的结果,是实行新旧共存,一家两制,不过旧的物们只能屈居老人房内,宜藏而勿露。年轻人让步了,老人如愿了,这于当今时代,是一个极其普遍的家庭现象,能通过相互的理解,实现和谐统一,这已算完美了。但即便如此,老爷子们还是不吝赐教。对后辈们嘱之再三,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之不易,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。”日子小康了,旧家具、老电视、破车子,还得善待它们,合不合潮流,权作一份家珍,找一角环境,收藏它吧!这里面蕴含着家史演进的的难忘情结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