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选项将重置所有页面设置,包括任何以关闭的widgets及类别

重置

桥的遐想

作者:臧科      

海关的钟楼敲响八点,建军路上已是大放华灯。就在此时,我总会披着五光十色的灯彩,从建军东路徐步走向光彩夺目的建军桥,去感受它的英姿和风采。

夜幕下的建军桥,是霓虹灯勾划出它那逶迤修长的轮廓,就像横跨在小洋河上的一道彩虹。凸现眼前的又见东西桥头四盏“四季之春”的景观灯,竹节状的光柱变幻着色彩,自低而高逐节推进,最后和顶部的“空中玫瑰”相互辉映,以多元的光色辐射,使整个桥体、桥头绿化,一片火树银花,流光溢彩,美不胜收。这是盐城亮化工程的极至,是一派欣欣向荣的东方之光。一位北京来盐的画家,在我们会晤的言谈之中,他反复赞称:“盐城的夜景太美了,尤其是建军桥上。”

人似乎也有着仿生的趋光性,正是这个绚丽多彩的不夜桥,每在夜晚,游人如织,多少过往的人群,也会不期而至。他们在灯光下聚合,三三两两伫立桥上,仰面望天,低头看水,四顾春、夏、秋、冬的绿地小景。宏观月夜星空,又哪能与此争辉,微观桥栏两侧,二十多个画面的青石浮雕,新四军的战斗传奇又似在闪烁着光辉。他们缅怀,他们追思,试图在努力读懂这一块块浮雕上的故事,与我们这方故土——盐阜老区的生死渊源。这是镶在桥上的丰碑,人们用手轻抚,总感到是那样的坚固、厚重,又是那样的不可磨灭,它郑重的装点在军城之夜,成了一道恢弘亮丽的风景线。

在搅胜夜游的人群之中,一些年长者都能见证,脚下这桥在市区桥梁中虽无古韵,但它资深,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,几经扩建,几易其名。五十年代末,首建的是五六米宽贯通城郊的小木桥,桥东即是村野农田,每至四夏大忙,机关人员过桥支农,锻炼并改造自己的非无产阶级思想,有了这种进步意义,因此而名为“红专桥”。到了六十年代,随着市区东延,老桥扩建,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城市道路桥,始现城东。曙光初照,常见红日从楼群中冉冉升起,加之文革红潮,此时此景,“东方红桥”又因此得名。跨入八、九十年代,城市不断向东推进,日新月异的建楼兴市,在人们彰显城市特色的热望之中,一座展藏新四军重建军部史料的纪念馆,在建军东路建成开放,弘扬老区传统,让桥名重新定格,郑重更名为“建军桥”,把路、桥、馆三者齐名。建军桥时逢改革开放,做强做大城市的社会动力,不时地为它完善和美容,直至政府以惊人的力度,来了个破旧立新,重塑军桥形象。降桥扩路,亮化绿化,数典装饰,以及桥名启用陈毅元帅的手迹等。以桥为载体,融美形与经典的多元含素于一体,成为当代盐城人打造出来的一个现代人文景观。为盐城的桥文化揭开了新的一页。

如果说,赵州古石拱桥、扬州五亭桥、云贵的廊桥等都以它们的结构独特,或因什么典故史记而名闻遐迩的话,我们也同样企望作为拥军模范城的盐城“建军桥”,以刻在桥上的军史为红色经典和四季园景,五彩灯饰的多景荟萃,成为这个城市的形象标志之一,让其走向未来,走进历史,让更多的域外人,提起盐城知有建军桥,想到建军桥而知盐城。打响这张军桥品牌,也正是红色经典中的一个特色效应。

留下评论